4月22日至25日,第十四届国际数字地球大会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主题为“数字地球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大会聚焦数字地球关键理论与技术、典型应用及支撑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吸引了来自联合国及全球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名专家学者参会。
4月24日,数字遗产专业委员会主办“空间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专题分论坛,展示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的前沿探索。论坛由专委会主任党安荣教授等组织,杨晨副教授与李渊教授共同主持。来自同济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哈工大(深圳)、河南科学院、清华同衡、帝测科技及我们等多所高校与机构的专家参会交流。

我们张悦博士作题为《长城文化遗产数字云平台》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平台在文化遗产监测、三维建模、数字展示与公众导览等方面的综合功能,突出平台在融合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多终端互动体验方面的技术优势。报告指出,未来将进一步提升数据精度、丰富文化内容,并探索人工智能在文旅融合中的应用路径,持续推进长城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本次论坛涵盖数字考古、园林展示、建筑风格分析、军事遗址空间解析、史前聚落网络建模等多个方向,体现了空间信息技术从数据采集到智能解读的综合赋能。与会专家围绕跨学科融合、数据平台建设、公众参与机制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

此次参会与汇报,展示了我们在地理信息技术赋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研究进展与技术积累。学院将持续推动空间信息技术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应用,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与传承。